• 网站地图
  • 首页
  • 公司概况
    • 公司介绍
      • 公司宣传片
    • 组织架构
    • 企业文化
    • 企业荣誉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媒体报道
    • 行业资讯
  • 主营业务
    • 全产业链
      • 全产业链理念
      • 种植业
      • 种业
      • 米业
      • 麦芽加工业
      • 农服
      • 食用油
    • 品牌产品
      • 种子
      • 大米
      • 麦芽
      • 农资
      • 食用油
  • 改革创新
    • 双百改革
    • 科技合作
      • 科研动态
      • 智慧农业科技园
      • 与江南大学合作
      • 院士创新基地
  • 人才招聘
    • 人才理念
    • 人才招聘
      • 内部招聘
      • 社会招聘
      • 校园招聘
    • 员工风采
  • 党群工作
    • 党建动态
    • 主题教育
    • 党的二十大
    • 党纪学习教育
    • 集团公司第二次党代会
    • 党史学习教育
    • 工会
    • 共青团
    • 文化活动
  • 投资者专区
    • 股票行情
    • 公司公告
    • 公司治理
    • 投资者关系专线
    • 投资者咨询服务
  • 社会责任
    • ESG报告
    • 社会公益
    • 绿色基地建设
    • 农业社会化服务

改革创新

  • 双百改革
  • 科技合作
    • 科研动态
    • 智慧农业科技园
    • 与江南大学合作
    • 院士创新基地
  • 首页  改革创新  科技合作  科研动态
  • 科研动态

  • 苏垦农科院研发动态2024年第八期
    2024-08-29
  • 苏垦农科院研发动态2024年第七期
    2024-08-02
  • 苏垦农科院研发动态2024年第六期
    2024-07-01
  • 苏垦农科院研发动态2024年第五期
    2024-06-03
  • 苏垦农科院研发动态2024年第四期
    2024-05-01
  • 苏垦农科院研发动态2024年第三期
    2024-04-01
  • 苏垦农科院研发动态2024年第二期
    2024-03-05
  • 政府间双边创新合作项目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2月19日,由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联合牵头、南京农业大学及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土壤污染修复研发中心共同参与的省政策引导类计划(国际科技合作港澳台科技合作)—政府间双边创新合作项目“新型碳基木霉生物有机肥研制及其提升耕地质量的综合施用技术建立”结题验收会在苏垦农科院召开。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关于项目执行情况和研究成果汇报,针对项目目标、指标完成情况、主要进展、取得成果、项目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提问和研讨评审,认为项目验收资料完备,内容详实,全面达到项目合同要求,部分指标超额完成,项目经费管理规范、使用合理,一致认定本项目通过结题验收。本项目针对养殖场生态环境以及秸秆资源化、畜禽粪污等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再利用问题,通过将低品味褐煤活化转化为新型碳基吸附剂的创新技术,结合新型碳基吸附剂、畜禽粪污、秸秆以及高温起爆菌剂种在气流膜内进行好氧堆肥发酵的方法,复配利用秸秆定向制备的木霉固体菌种成功研制出新型碳基木霉生物有机肥产品。该产品对粮食作物增产提质和经济作物连作障碍防治具有积极效应。该项目的实施,为江苏省农业资源高效再利用提出了新的可行性方案,也为江苏省农业产业
    2024-02-26
  • 苏垦农科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苏垦农发2024年工作会议精神
    2月4日下午,苏垦农科院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和苏垦农发2024年工作会议精神,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明确工作重点,理清工作思路。2024年,农科院将重点抓好体制机制和组织架构改革,加快构建生物育种开放式创新平台,着力推进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双单倍体快速育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生物(分子)育种技术应用,聚力突破性品种选育和“原”字号健康食品研发,引进生物育种核心研发团队和高端人才,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实施科研项目,协同推进宝贝米、低GI产品及益生菌发酵饮料等成果转化,协同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和智慧农业科技园建设,创新考核办法。“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院上下勇于担当,争先进位。在海南基地,南繁“候鸟”们忙于水稻育种材料和杂交玉米授粉后在田管理;在分子育种实验室,科研人员忙于小麦抗病基因及水稻种质资源基因检测;在试验基地,技术人员忙于冬季在田试验观察和管理;在院总部,科研团队忙于科研项目立项,班子成员统筹研究部署全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4-02-08
  • 苏垦农科院研发动态2024年第一期
    2024-01-31
  • 喜报!苏垦农发1项成果成功入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二等奖”
    近日,2022—2023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189项拟授奖成果公示,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稻米品质评价与高值话利用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应用”项目成果成功入围“2022—2023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二等奖拟授奖名单”。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是经农业部、科技部批准设立的面向全国农业行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奖,是原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的继承和延伸。主要奖励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苏垦农发该项成果破解了传统稻米数据库“产前产中”与“产后”间“两张皮”现象,阐明了稻米组分影响产品品质的内在机制,解决了稻米组分与产品品质构效关系不明晰的科学问题,创制了稻米及副产物高值化梯次利用关键技术,攻克了行业技术难题,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苏垦农发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和行业“卡脖子”难题,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着力打造“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支撑公司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此次成功入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二等奖”,标志着苏垦农发对稻米品质评价与高值化利用
    2024-01-03
  • 苏垦农科院研发动态2023年第十二期
    2023-12-29
  • 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张志高:追逐烈日,他用汗水诠释初心使命
    8月上旬,江苏淮北地区陆续开启了“烧烤”模式。江苏农垦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张志高带领团队穿梭在密不透风的玉米田里,头顶烈日、脚踩泥巴,上烤下蒸、汗流浃背,用脚步丈量炽热的大地,用汗水保粮食丰产丰收。高温下的坚守,是职责、是使命!然而这样的场景,在张志高36载的育种岁月里,几乎是常态。36年来,他带领团队怀揣对农业科学的执着追求,像农民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攻克一道道育种难关、攀登一座座科研高峰,在江苏农垦现代种业发展中留下了铿锵足音,先后育成 “苏玉34”“大华1146”“大华1870”等31个优良玉米品种,2012年被江苏省农垦授予“第二届江苏省农垦系统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获江苏农垦“第二届人才突出贡献奖”。张志高表示,搞育种就是与“天时”赛跑,太阳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玉米授粉是培育良种至关重要的环节,授粉最关键的时期正是盛夏三伏天,地里温度高达40℃以上,然而花粉存活时长仅6个小时,人工授粉正赶上一天中最闷热的时段,他每天要连续给玉米套袋、授粉、挂牌8到9个小时,团队每天套袋近3000个,汗水湿透衣服,太阳晒黑脸皮,腰弯得都直不起来,皮肤也被玉米叶划出一道道血口子,花粉落到
    2023-08-21
  • “三道防线”面源防控技术助推江苏农垦现代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7月29-30日,“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及低碳减排技术研究”现场考察会在苏州苏垦陆家基地召开,会议邀请了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杨林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颜晓元研究员、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杨洪建研究员等6位行业专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施卫明研究员、闵炬副研究员、苏州苏垦副总经理王勤、苏垦农科院副院长周凤明、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昆山电视台全程跟踪采访了本次会议召开情况。 经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和资料审阅,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构建了基于“三道防线”( 科学施肥-调蓄利用-末端拦截)的集约化农田面源污染防控体系,开展了基于生物消化抑制剂高效肥应用技术等5项新技术研究和示范,在苏州苏垦陆家园区基地进行了水环境的系统监测及规模化面源污染源-汇功能分析,总体设计思路可行、技术体系先进、防控效果明显。 该项目是苏垦农科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共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中心”以来,针对大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科学施肥及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等方向联合开展研究项目。与以往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中化肥减量和生态拦截为主要技术手段有所不同的是,该项目以保障亩产吨粮为目标,着重于
    2023-08-03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48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4 跳转到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恒山路136号苏垦大厦12楼 邮编:210019电话:025-87772112

苏ICP备2023028208号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1207号

站点访问量:6523622025年04月17日